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Minuet_(PSF).png
上次跟我的大提琴老師寺田老師上課時,老師特別交代
要我好好準備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資料給同學聽
想來,真是一個天~~~大~~~~的題目(暈~~~)
這首曲子可以研究的部分太廣了,我決定一層一層的推砌起來
一首樂曲的形成一定有其時代背景,
作曲家的風格和思維
曲種本身的形式也會大大影響音樂的進行
到了演奏者手上
首先,出版的樂譜版本也很值得深究
經過了詳細的研究後
才有了今日我們所欣賞的各種詮釋版本
尤其是這樣一首曲子, 我想絕不能馬虎
因此
首先,先談一下我們會演奏的小步舞曲吧
minuet(小步舞曲)
法文是 menuet; 德文Menuett; 義大利文minuetto
查閱牛津音樂辭典(Oxford Music Online)
可以發現,它原本是一種溫和或緩慢的三拍子法國舞蹈,
也是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最流行的上流社會社交舞蹈之一
當時宮廷等社交場所要跳的舞曲種類很多,像Allemande,Gigue....或是嘉禾舞曲(Gavotte).... 等等.
小步舞曲在歐洲流傳很懬,各國的曲風也不盡相同,
基本上除了端莊典雅的法式風格之外
也有輕快的義大利式的小步舞曲....等等.當時的作曲家,
例如韓德爾,拉摩等等的小步舞曲
可以見到有的曲子是法式風格,有的曲子則是義式風格
請大家聽聽哪一首屬於什麼風格^^
參考影音:韓德爾
一.小步舞曲與舞蹈
既然是舞曲就要能配合舞步啦~
標準的小步舞曲有兩種常見的舞步,腳步的落點通常在
1,3,4,5拍或1,3,4,6拍,因此音樂的旋律和重音就會受到此影響
所以即使小步舞曲每小節是3拍,但因為一個完整的舞步包含6拍
演奏時要意識到一個小樂句至少該包含兩小節
參考影音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VABm-AhNVI
此外,跳小步舞曲時,還有許多"對"舞伴構成隊形,要繞Z字或8字才到下一個定位
因此繞完通常需要12個小節最剛好
但話雖如此, 後來的小步舞曲還是多半以8小節或16小節為一個樂句
參考影音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j6ok5vWYSA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oxfordmusiconline.com/subscriber/popup_fig/img/grove/music/F004061)
此外,依照曲式, 小步舞曲都是由兩個大段落所組成(先稱為A段和B段)
後來許多小步舞曲最後A段會再反覆一次(ABA)
B段的音樂通常會和A斷作出明顯的對比,例如調性的變換,或是力度及音型的改變
參考影音
二.小步舞曲與巴洛克時期的器樂作品
十七世紀時, 小步舞曲也大量出現在鍵盤音樂和室內樂中
尤其是組曲裡(suite)
例如巴赫本人就有28首名為小步舞曲的曲子,
出現在鍵盤,室內樂,和獨奏(大提琴, 小提琴,長笛)的組曲中,
而布蘭登堡協奏曲NO.1和一些聲樂作品中也有出現
布蘭登堡協奏曲
附註:
到了十八世紀後期的古典時期,
海頓和莫札特也常使用小步舞曲的曲式
例如嬉遊曲,奏鳴曲,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... 等室內樂作品中
通常被放在第三樂章裡
例如莫札特的K550(40號交響曲) 第三樂章
十九世紀時的作曲家對小步舞曲較沒興趣
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新古典主義興起, 小步舞曲又在度躍上台面
例如拉威爾的作品
總而言之,希望同學在演奏時,能夠對Bach當時的小步舞曲風貌有初步的認識
Q:大家認為自己現在演奏的小步舞曲風格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呢?^^(之後上課再考大家囉~)
留言列表